公告动态   News
联系我们   Contact
搜索   Search
你的位置:首页 > 公告动态 > 行业新闻

实施“粮+经+饲+草”四元结构是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抓手

2018-01-25 14:58:11      点击:

    “十九大”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2017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进一步将“乡村振兴战略”摆到重中之重的位置,足见我国重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就“三农”工作作出了“坚持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主线”和“将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等一系列重要论述,更是体现出今后一段时期内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将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保障粮食安全作为“三农”工作的主基调。

    新时代呼唤大食物理念下的新粮食安全观。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四十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农业总的体量达到世界第一,特别是粮食实现了“十二连增”后,尽管2016年有所下滑,但2017年又实现增长,其他农产品的生产也要么稳定,要么增长,成就可喜。但同时也看到,当前我国农业生产面临着诸多突出问题,如水土资源短缺、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突出、生态环境压力加大、生产效率仍然不高、保障粮食安全的门槛被一道道降低(门槛由以前的主要粮食实现绝对安全,降低到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等窘境。另一方面,从消费端看,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城乡居民对粮食的消费量逐年下降,而对肉蛋奶的消费快速增加(见表1)。基于这一背景,业界越来越认同大食物理念,即更加注重整体食物安全,而非单纯的传统意义上的粮食安全。

1 我国历年主要农产品人均消费量(公斤/)


    在大食物理念下的粮食安全新定义至少包括如下几个层次:

    一是要确保数量充足,数量充足是基础,要持续坚持立足国内、以我为主的原则;二是做到结构合理,即口粮、饲料粮、优质牧草三者结构的合理,以满足人们对粮食和肉蛋奶的需求;三是保障优质营养,即在满足吃得饱的基础上,更要吃得好、吃得营养,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义与迫切性就在于此;四是实现绿色发展,扭转过去生产中“三大”(即大肥、大水和大药)格局,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生产效率,降低生态环境污染,避免各类投入品的超标,保障居民健康;五是引导科学消费,除减少食物浪费外,“雪花肉”(过度消耗资源获得的不健康营养的牛肉)、“幼仔肉”(在饲草料转化效率没来得及提高之前就被消费的肉类)等的消费也要合理引导,实现科学消费。

    基于大食物理念下的新时代粮食安全观,牧草产业在农业中第一次确立了重要地位。

    探究我国农业结构调整的历史,从上世纪50年代后期提出的“以粮为纲”开始,大致每隔20年左右进行一次战略性调整。按照这个历史逻辑,2010年前后我国又进入一个新的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窗口期”。我国在2008年启动建设“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将牧草作为50个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之一,第一次将牧草作为一个产业在政策层面提出,也恰好印证了历史的必然。

 

1 我国农业结构调整历史演变及未来趋势图

   为什么必须要将饲草与饲料分开,在农业生产结构中突出“草”的地位?

    一方面,我国的“粮++饲”三元结构在1992年就已经提出,并在90年代后期大范围实施,到2016年,“粮++饲”的比例已经达到45.830.823.4(见表2),这里的“饲”指饲草料,具体包括饲草和饲料两个方面。单从比例上看,三元结构已经调整到位,但饲草在整个种植业的比重一直只有1%左右,到2016年也只有1.3%,长期发展不起来。所以,继续沿用三元结构指导生产实践已经过时,不适应新时代需要,必须突出“草”的地位,用“粮+++草”四元结构指导新时代农业生产。这里的“饲”主要指籽粒饲料(如玉米)及农产品加工副产品,如各种糟、渣、饼、粕等;这里的“草”主要指饲草,即以收获和利用植株地上部分全部营养体为目的的作物,包括青贮饲草和干草。

2 我国历年“粮++饲”三元结构变化情况


    另一方面,由于种植饲料和饲草其收获和利用的目的各不相同,所以是两类在种植制度、收获方式、贮存条件、利用方式及功能等各方面性质都完全不同的作物,在生产实践中切不可将其混为一谈,且饲草由于是收获和利用地上植株部分全部营养体,特别是在收获和贮存等方面必须满足时效性和鲜活性,占用体积要比单纯收获籽粒大很多,所以要求的各方面条件要比饲料单纯收获籽粒高得多。

 

2 饲草与饲料差距示意图

    发展牧草产业是新时代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和粮食安全的重要抓手。

    第一,发展牧草产业可以有效提高农业资源的使用效率和农业生产效率。因为种草是收获地上植株全部营养体,而种粮是收获籽粒,同样一亩耕地种草的营养当量是种粮的3-5倍(见表3),对于草食家畜来说,草是其“主食”,“牧草+精料”的日粮模式比传统的“秸秆+精料”日粮模式,会导致畜产品产量提高、质量和安全性提升、发病率下降,农业资源的使用效率和生产效率都显著提升。

3 主要粮食作物与饲草的干物质、粗蛋白、代谢能产出及农田当量折算


 注:部分参数引自任继周院士团队的测算。

    第二,发展牧草产业可以有效改善土壤生态环境,提升耕地质量。在粮食主产区,常年种植粮食,很难实施轮作倒茬,导致土壤板结、土壤毒素积累。东北黑土地严重退化和流失就是铁证。在农业生产中,合理引入牧草,实施“粮草轮作”、“果草间作”等,即可显著改善土壤生态环境,提升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团粒结构,降低土壤毒素。据研究,连续生长三年紫花苜蓿草的土壤,每公顷产根系可达9吨左右,每亩地根瘤菌固氮9~15公斤,使有机质提高0.1%~0.3%

第三,发展牧草产业可有效保障粮食安全。发展牧草产业,提升资源使用效率和生产效率,使生产同样规模的农产品占用更少的水土资源;发展牧草产业,提升畜产品质量和安全性,保障牛羊肉和牛奶的供应,不断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高质量、多样化的农产品需求,最终使有效产量增加,保障粮食安全;发展牧草产业,可以有效利用盐碱地、撂荒地、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地等“边际土地”,开拓更多资源保障粮食安全(见图3)。

 

 3 饲草在保障粮食安全作用示意图

     综上所述,更多的决策者应转变观念,在农业生产决策中,应保障牧草的应有地位,按照“粮+++草”四元结构指导新时代农业生产,顺利实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时代大食物理念下的粮食安全。在具体生产实践中,应坚持“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理念;在指导牧草产业发展中,应坚持“为养而种、生态循环”的绿色农业发展思路;牧草产业刚刚起步,各方面基础薄弱,需要在品种培育和良种扩繁、机械设备研发与利用、仓储设施建造、社会化服务组织培育等方面给予扶持。

    来源:草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