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动态   News
联系我们   Contact
搜索   Search
你的位置:首页 > 公告动态 > 行业新闻

中国青贮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2016-11-30 11:10:16      点击:

2013年1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1773号公告《饲料原料目录》中,规范了青贮定义,在饲料目录中将青贮饲料这一粗饲料予以定位。

将青贮饲料划分为半干青贮饲料、黄贮饲料、青贮饲料三大类

2015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支持青贮玉米和苜蓿等饲草料种植……”。

农业部2015年新启动的农业试验示范项目,“青贮专用玉米推广应用” 已于2015年4月1日在河北衡水开始实施。

2016年中央财政在农业结构调整方面,将加大支持力度,将“粮改饲”试点范围扩大,试点县从30个增加到100个,到2020年,青贮玉米面积预计将达到2500万亩。

二、青贮产业现状

(1)全国主要青贮饲料产量情况

玉米青贮优势产区:黑龙江、内蒙古、河北、宁夏、北京、山西、天津等地

玉米秸秆黄贮优势产区:山东、河南、陕西、新疆、吉林等地

苜蓿青贮产区:安徽、辽宁

燕麦青贮产区:河北西北部、安徽、江苏、上海等地

麦类饲草的青贮产区:江苏、河南等地

高粱属牧草青贮产区:河北、山东、甘肃等地

黑麦草青贮产区:江苏、四川等地

2013年全国青贮饲料产量约为28672万吨

作物秸秆青贮产量约19315万吨,67%

一年生饲草青贮产量6122万吨,21%

多年生饲草青贮产量3235万吨,11%

青贮规模最大的为玉米秸秆青贮,其次为全株玉米青贮。

(2)中国目前青贮产量与产值估算

以目前的奶牛养殖规模(1400万头,45%为规模化养殖)、肉牛养殖量(存栏6000万头、出栏2400多万头)、羊饲养量(存栏约2.8亿只、出栏约2.7亿只)。

按照调查市场状况,估计目前每年生产各类青贮饲料约2.6亿吨,总值约870亿元。

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大量推广秸秆黄贮。

20世纪80年代开始推广示范全株玉米青贮。

2010年以后开始了苜蓿青贮产业的发展。

青贮饲料主要应用于奶牛、肉牛或羊的日粮中,大约占粗饲料的65%、26%、11%。

青贮饲料绝大多数为养殖企业(养殖场、养殖户)自用,约占98.95%;商品青贮饲料约300余万吨,只占1.05%。就奶牛场而言,青贮饲料主要以自种/收购青贮玉米,奶牛场内制作并自用为主,直接购买全株玉米青贮或黄贮的奶牛场很少(部分牛场可能由于存贮量不足,从其他牛场购买少量青贮)。

黄贮在奶牛场的使用比例一直在下降,尤其是随着我国规模牛场越来越多,大部分牛场经历了从黄贮向全株玉米青贮过渡,并最终全部使用全株玉米青贮的情况,尤其是2008年以后河南、山东等中原省份规模奶牛场使用玉米青贮比例已经超过50%。

三、青贮产业发展趋势

产品种类多样

依原料而言,青贮产品在目前玉米青贮饲料、玉米秸秆黄贮饲料、苜蓿青贮饲料、苜蓿半干青贮饲料、麦类(包括小麦、大麦、燕麦、黑麦等)青贮饲料、高粱属牧草青贮饲料、黑麦草青贮饲料在基础上,将产业化发展混合青贮、三叶草属牧草青贮、柱花草青贮、天然牧草青贮、甘蔗稍青贮、稻秸黄贮、麦秸黄贮等,原料源产品种类将更加多样化。

青贮产品的形式,随着养殖集约化程度的提高,窖式青贮依然为主,堆贮、膜式捆贮、袋式捆贮为补充。

产品技术提升

随着技术应用深化、工艺水平优化、人员素质提升,青贮养分保存率将控制在15%以内。原料收获、添加剂型、切碎、揉碎、重压、密封等影响青贮品质的关键环节控制技术研发深入,技术集成创新,提升青贮产业的技术水平。

企业引领、高校与科研院所发挥人才优势,将在青贮氮、碳等组分保留与高效利用技术,活性物质调控技术,潜在有害物质控制技术,实用化、标准化、规划化加工工艺凝练,贮后管理与取饲技术等继续逐步积累。

产业规模扩大

目前青贮在奶牛生产中占据主要作用,但是在肉牛、羊等动物生产中尚不到1/3。根据《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14-2020年)》提出的要求,和《全国牛羊肉生产发展规划(2013-2020年)》的发展目标,畜群规模还有增容的空间,而且粗放生产向集约化生产经营的转变,均需要优质青贮饲料的物质支撑。

《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年)》中也提出“积极发展草牧业,支持苜蓿和青贮玉米等饲草料种植”。城乡一体化建设、土地流转、基地配套、环境卫生、机械制造、市场调节、资本入注等均为青贮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将促进青贮产业的升级与进一步发展。

来源:青贮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