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范围   BusinessScope
联系我们   Contact
搜索   Search
你的位置:首页 > 业务范围 > 专业知识

苜蓿病害

2014-08-15 10:30:31      点击:
 

1)苜蓿褐斑病
   
分布:属世界性病害,我国普遍分布,发病时尽管不造成植株死亡,但叶片脱落会造成长势变弱,产量损失可达40%以上,质量严重下降,已成为苜蓿常发性、危害性最大的病害。
   
症状:首先从植株下部叶片发病,在感病叶片正面出现褐色至黑色、直径0.33mm的圆形小病斑,病斑互相不合并,边缘整齐,后期病斑中央形成直径1mm左右的浅褐色盘状增厚,叶片变黄,提前脱落(如下图)
   
发生规律:苜蓿褐斑病主要发生在苜蓿生长季中后期,秋季阴凉潮湿条件利于其发生,尤其是降水结露促进其发生。通常5月下旬可见发病,对一茬苜蓿基本上不造成危害,6—7月高温干燥天气褐斑病发展较为缓慢,8月上中旬病情迅速上升,8月下旬至9月上旬进入高峰期。病原菌在病株残茬和落在地表的残叶七越冬,特别是湿度适宜时,病菌孢子随风雨弹射在下部叶片上进行侵染,在田间可以发生多次再侵染。
   
防治:选择抗褐斑病的适宜品种;控制适合的种植密度,防止田间植株过于密闭,造成发病条件;加强田间病害监测,在感病叶片脱落前适时提前刈割,并及时清出田间,阻止病情高峰出现,减少病原传播,减轻下茬苜蓿发病程度;药剂防治:不能提前刈割的在7月下旬采用药剂预防一次,通常可使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进行喷雾;发生严重时可选用5%醚菌酯可湿性粉剂3000倍、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40%氟硅唑乳油7500倍喷雾,隔710天再喷一次,可起到明显的控制作用。
 
(2)苜蓿霜霉病。
   
分布:我国普遍分布,特别在早春阴湿条件下易发生,对第一茬产量造成严重损失;也会导致秋大种植的苜蓿死亡或不能越冬,是一种危害较大的病害。
    
症状:感病植株通常退绿矮缩,枝条变粗,顶端叶片簇生扭曲,叶片正面出现褪绿斑,叶背部有污白色至紫灰色霜状霉层,叶片边缘下卷(如下图)。
    
发生规律:霜霉病菌通常以休眠孢子在残茬上越冬,也可在系统侵染的植株根茎发芽处以菌丝体越冬,在早春时随风雨传播侵染,上部幼嫩叶片极易感病,4-28
病原菌均可萌发侵染,18是最适宜温度,有春季和秋季两个发生高峰期,春季较重。
   
防治:
选择抗霜霉病苜蓿品种,苜蓿品种间对霜霉病抗性差异较大,很多新品种对霜霉病具有抗性;避免在感病地秋季种植苜蓿;加强田间病害监测,适时提前刈割第一茬苜蓿,并及时清出田问;早春注意田间发病植株,及时拔除并清出田问;田间控制灌水间隔次数,防止田问湿度过大造成发病条件;药剂防治:可选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40%三乙膦酸铝可湿性粉剂300倍、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80%烯酰吗啉水分散粒剂2000倍进行喷雾防治。

来源:苜蓿草产品生产技术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