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动态   News
联系我们   Contact
搜索   Search
你的位置:首页 > 公告动态 > 行业新闻

甘肃经济日报:向西开放 甘肃迎来发展新机遇

2015-03-23 09:32:07      点击:

   一带一路建设,为地处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的甘肃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我省出席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热议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建设。
  20145月,甘肃印发的《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建设总体方案》提出,要紧紧围绕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着力构建兰州新区、敦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和中国丝绸之路博览会三大战略平台,重点推进道路互联互通、经贸技术交流、产业对接合作、经济新增长极、人文交流合作、战略平台建设等六大工程。能源、文化、旅游、农业、工业历来是甘肃的优势产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甘肃正是借助于传统优势产业打下的良好基础,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农牧业有资源优势
  全国人大代表、张掖市委书记毛生武建议国家在张掖市扶持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集散基地、国际农产品物流集散中心和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示范培训基地。
  张掖市位于河西走廊中段,地理位置居中四向,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黄金节点和西北五省区连接欧亚大陆的重要桥梁。水土光热条件优越,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瓜果蔬菜生产基地和全国最大的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也是全国得天独厚的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绝佳区域和重要的特色农产品加工循环经济基地。
  目前全市已建成张掖农产品国际物流园、张掖玉米种子暨农产品交易中心等一批大型农产品物流园区,玉米种子年加工能力在5亿公斤以上,销往东北、华北、华中等地,可满足全国2亿亩大田玉米生产用种;生产的部分脱水蔬菜和马铃薯产品远销欧美、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年出口农产品1.9万吨,出口产值2611万美元。已成为全国五大西菜东运基地和面向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农产品出口创汇基地。
  不仅是农产品,我省畜产品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也有优势。今年全省两会期间,民进甘肃省委会提出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畜牧业核心产区的提案。
  我省位于黄河上游,千差万别的生态条件和干旱半干旱的气候特点孕育了丰富的草畜生态资源,与牛羊喜燥厌湿、怕热耐寒的生活习性十分吻合,成为牛羊产业发展的最佳适应区,为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畜牧核心产区提供了良好的场地基础。
  来自省农牧厅的统计,全省拥有天然草原2.68亿亩,人工种草2327万亩,居全国第二位,其中紫花苜蓿留床面积950万亩,居全国首位。农作物秸秆、糠麸等饲草料资源量3500多万吨,为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畜牧核心产区提供了饲草料保证。
  业内人士指出,甘肃农业和畜牧业优势明显,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等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有较强的互补性。2014年,甘肃出口农产品3.7亿美元,增长17.31%,占全省出口总值的6.94%
  工业借机转型升级
  事实上,农业只是甘肃众多传统优势产业的一个缩影,一带一路拓宽了甘肃众多优势产品向西出口的大门。
  全国人大代表、省委常委、兰州市委书记虞海燕说,把兰州新区的开发建设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加快综合保税区建设,继续举全市之力开发建设兰州新区。
  在兰州新区,正在打造石化、装备制造、科教研发、物流、现代农业等六大产业园区,多元化的产业聚集给企业带来的发展机遇正在显现。较早入驻兰州新区的兰石集团,是集石油钻采、炼化设备等高端能源装备研发设计制造为一体的大型龙头企业
  2012年,兰石集团做出决定,从发展接近饱和的中心城区逐渐搬迁到兰州新区,以此为契机实施技能改造和产能提升,瞄准中亚和欧洲市场,扩大出口。
  为了加快新区建设步伐,主动融入到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中,兰州新区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在深圳召开粤港澳投资座谈会,邀请客商在新区建立面向中西亚、中东欧的出口基地。兰洽会的国际化水平也进一步提升,去年,首次与中西亚国家签订了9个进出口贸易和投资合作项目,总金额超过10亿美元。
  毛生武建议,我省应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在装备制造业方面,以新能源装备、石化通用设备、数控机床、集成电路封装、机械电工电器等为重点,努力建设装备制造向西开放基地;在新能源方面,利用中国(甘肃)新能源博览会,积极开展与中亚、西亚国家在风能、太阳能等方面的合作开发。
  建设旅游大景区
  丝绸之路在甘肃境内东西绵延1600多公里,是漫长的丝绸之路历史序列最为完整、遗存比较丰富的路段,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黄金段。
  去年底,《甘肃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大景区总体规划纲要》正式发布。按照《规划纲要》,到2020年,我省要建成年接待游客达到300万人次以上的20个大景区,成为全省旅游业的重要支撑和第三产业的重要增长极。
  大景区建设将采用两步走战略,计划到2017年,率先建成百里黄河风情线锦绣丝路园、敦煌莫高窟月牙泉、崆峒山、嘉峪关、麦积山、张掖丹霞、黄河三峡、敦煌阳关玉门关等8个大景区;到2020年,建成大云寺王母宫、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松鸣岩古动物化石地质公园、马踏飞燕、紫金花城神秘骊靬、黄河石林、拉卜楞寺桑科草原、红色南梁、官鹅沟、渭河源、冶力关、兴隆山等12个大景区。到2020年,全省接待游客达到3.6亿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2500亿元,旅游业真正成为全省战略性支柱产业。
  全国人大代表、嘉峪关市委书记郑亚军在本届人代会上提交了国家支持嘉峪关机场航空口岸对外开放的建议。郑亚军代表说,嘉峪关机场是欧亚航路上的4E级高级备降机场。2014年实现客、货运量分别为31万人次和1194吨,预计接待游客450万人次,其中境外游客占10%,全市每年出境人数达到2万余人次。目前已开通北京、上海、重庆等14个城市16条航线。为了抓抢我省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的重要机遇,提升嘉峪关对外交往水平,我们决定申请嘉峪关机场航空口岸开放,带动旅游业、运输业的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甘肃省社科院历史研究所所长郝树建议把兰州建设为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的交通枢纽和陆路进出口货物集散中心。同时,依托中川机场和敦煌国际机场航空港建设,积极拓宽国际航线,推动与中亚、西亚国家直接通航。重点推进兰州、天水、平凉、张掖、酒泉、嘉峪关之间公路主枢纽建设,加快兰海国家高速公路网及南北交通体系建设,加强与相邻省区交通基础设施的互通互联,优化交通网络布局,增强各种运输方式衔接,提升甘肃作为欧亚大通道和西北交通枢纽的通达作用。
  全国人大代表、副省长夏红民说,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我省将大力实施交通突破行动,用六年时间打通商贸流通渠道,全面实现甘肃与中西亚在人流、物流、信息流等方面的互联互通,借助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历史机遇,努力实现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作者:庄俊康)

 

      来源:甘肃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