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动态   News
联系我们   Contact
搜索   Search
你的位置:首页 > 公告动态 > 行业新闻

“耕地农业”向“草地农业”的转型(下)

2014-12-04 09:37:19      点击:

卢欣石  中国畜牧业协会草业分会  会长

我们国家中长期目标是到2020年,我们要生产7亿吨的食物当量,把所有的植物、动物、生产的蛋白质和能量转换,跟这个数字来比较。把去年的牧草和粮食统计起来转换,那么到了2020年的时候,口粮是3亿吨,人均口粮是232公斤。对于2002年时的饲料粮,我们的粮食结构是口粮:饲料=32。随着农村人口逐渐变化,农村人口的消费相当于城镇人口消费的两倍。所以随着城镇化程度的提高,到了2020年我们总人口实际增加到15亿,但是粮食消费却从230公斤减少到130公斤。也就是说,到了2020年时人口数量是14.5亿,城镇化的总数是65%,相当8.2亿农村人口,年节约口粮146.8万吨。饲料粮的需求增加,倍增达4亿吨,即食物当量的60%为饲料,40%为口粮,两者之和近76.67)亿吨食物当量。我们国家32的形式将会发生变化,口粮会逐代下降。但是,我们饲养需要的饲料仍然要增加,这种历年提出来的二八五模式,就是说到2020年,口粮的饲料粮的比例是25。这反映出来真正威胁我们的粮食,不是人吃的粮食,也不是口粮,而是饲料严重的威胁着我们的食物安全。

三、饲料危机威胁我国食物安全

饲料粮表现在什么地方?我们饲养的量过重,和世界平均水平比,我们高出40%多,跟发达的北美国家比差距很大。如果人要吃38公斤的猪肉,再加上49公斤的鸡蛋,基本上能满足健康需要。那么,猪肉增加38公斤需要消耗132公斤的饲料粮。国家统计局在统计过程中,2012年,饲料粮是2.3亿吨,占整个粮食总产量的38%。其中生猪占了60%,家畜占了21%,水产养殖占8.5%,牛羊占8.5%。所以我们的口粮的危机是谁造成的?是猪和鸡。这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食物结构改变的问题,任继周先生提出来:我们的人为食物的构成是多种多样。在这个基础上才奠定草地农业的丰富多样。

四、草地农业对粮食需求的贡献

草地农业将会对粮食的需求做出贡献,草地农业不是简单的谷物生产问题,它包括前期生产资源和动物生产源,以及动物生源加工的部分。这个草地农业是任继周80年学术生涯核心精华。为什么草地农业能够达到上面的效果呢?第一,节约资源,充分利用饲用植物资源,发展多种经营。籽粒­­——营养体型农业系统,比籽实多23倍。第二,草地畜牧业:草地畜牧业畜产品生产效益比精料舍饲增加34倍;牛羊取代3/1的猪,节约1250万吨的粮食;非常规养殖业,不用或少用谷物获得更多的食物。第三,充分利用国土资源。现在籽实农业的土地只有10%左右,其他农用土地是耕地的4倍。南方可建立人工草地3亿亩,275万吨肉,34万吨毛,2200万吨奶,合6.5亿畜产品单位,约合6500万吨食物当量,弥补目前的粮食缺口仍有余。第四,充分发挥气候(水热)资源潜力,节约水资源。牧草的特点:饲用植物生长期12个月,可多利用20%40%的积温,节约15%20%水分;20%的耕地用牧草做填闲作物,相当于增加耕地1/53.2亿亩);抗灾能力强,对水热时空变异适应性较大。牧草有休眠芽,可以熬过严酷季节,一旦生境适宜,即可萌生,不致成灾。多种牧草混播,增加抗病力;培肥地力,藏粮于草:草田轮作一个周期(34年)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23%24%N100150千克/公顷(黄土高原),如市场急需增加粮食供应,轮作草地立即改为农田,以更高的土壤肥力完成产粮任务;系统耦合增效显著(草地农业系统特色):各个生产层之间,不同地区之间,系统耦合的效益大幅度增加。小到乡村,大到地区、国际之间、洲际之间,都可以进行系统耦合,效益倍增。

所以说草地和农业是不冲突的,甚至开发出来的草地,是农业的耕地储备。进行振兴奶业发展行动都是在这些盐碱地、坡地等不能耕种粮食的土地中实施。用来执行这个项目,利用四年时间完成200万亩,五年以后项目结束,这200万亩荒地、烂地,五年以后我们再还给国家200万亩优质的土源。

2020年,我们基本的农田是16亿亩,如果实行草地农业会增加11.83亿亩农田当量,相当于农田27亿亩。未来15年内粮食单产如果能从288公斤提到300公斤,又可以生产8.35亿吨食物当量:口粮1.93亿吨,饲料粮5亿吨,机动粮1.5亿吨。基本满足全国的总用量需示,调剂用粮品种。同时,我们还有余粮来参与国际贸易,全球粮食贸易总额2.5亿,相当于60%。这个时候,我们正式进入粮食生产稳定自给并有余粮和饲料出口的新时代。

五、建议

在建设中,周院士提出了三项建议:传统耕地农业系统向草地农业系统转变;把饲草业种植纳入到作物种植体系中去;设立工程项目,在县域经济规模进行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