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锋:国产商品苜蓿产量已超100万吨
王锋 农业部奶业管理办公室 主任
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计划实施以来,商品产量从15万吨增加到目前的100万吨。在提高牛奶质量、提高奶牛单产、提高牧场效益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12-2013年,国家在河北、天津、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陕西、甘肃、宁夏、新疆等10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及黑龙江农垦总局等区域实施苜蓿振兴计划。2014年新增山西、安徽、山东、河南4省。
从实施情况来看,项目支撑主体是草业企业,草业企业占46%;饲草合作社占21.4%;奶牛养殖场占25.4%;奶农合作社占7.3%。
旱作条件下苜蓿平均单产近500公斤/亩,灌溉条件下平均单产近800公斤/亩。苜蓿干草粗蛋白平均含量超过18%,达到国家二级苜蓿标准。
机械设备基本配套,苜蓿质量明显提高。绝大多数项目单位配备了必要的种植、收获和加工设备,有28%的项目单位配备了二次高密度加压机。项目区苜蓿粗蛋白平均含量超过18%,比项目实施前13%-16%的水平明显提高。
优质商品苜蓿产量迅速增加。项目实施前,我国成片的苜蓿种植基地很少,全国商品苜蓿产量仅15万吨左右,通过项目实施,2014年产量增加到100万吨。
项目对奶产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增加了供给,缓解了优质苜蓿供给不足的问题。2014年全国商品苜蓿能满足约100万头高产泌乳牛的需求。
降低了奶牛养殖成本。2008-2013年,我国进口苜蓿数量从0.2万吨增长到75万吨,价格从250美元/吨增至350美元/吨,2014年10月份涨到411美元/吨,创近年来新高。同等级的国产苜蓿要比进口苜蓿便宜约600元/吨。
奶牛单产和生鲜乳质量明显提高。据对承担项目的36家奶牛养殖场测算,奶牛饲喂优质苜蓿后平均年单产提高超过1吨,生鲜乳乳脂率、乳蛋白率均有所提高。奶牛代谢类疾病(酸中毒、蹄病、瘤胃迟缓等)发病率降低。
增加种养环节农牧民收入,国产苜蓿售价2200元/吨,收益超过其他农作物,同时也改善了生态。
- 上一篇:卢欣石:中国草产业发展机遇与思考——挑战机遇并存 [2015/1/26]
- 下一篇:畜牧业发展面临7大挑战 [2015/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