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动态   News
联系我们   Contact
搜索   Search
你的位置:首页 > 公告动态 > 行业新闻

苜蓿草产业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014-12-12 10:24:12      点击:

      在“振兴奶业发展苜蓿行动——高产苜蓿示范项目”的国家政策扶持性投入的强有力引导下,扩大苜蓿种植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为此建议各地方政府和承担项目的主体应当重视以下问题。

      “高产苜蓿示范项目”的实施要促进当地苜蓿产业化。

      地方政府一定要投入力量研究区域性苜蓿产业化发展规律。搞好苜蓿项目规划和布局,集中建立苜蓿种植优势区粮草轮作产业区,提升苜蓿种植产业集中度,提高机械化生产效率,加强苜蓿工业化产品加工,激活市场化苜蓿产品大流通,提高苜蓿产品质量和价值,提升苜蓿产业环节效益和整体效益。

      苜蓿生产应当纳入当地种植业的轮作制度。

      一些地区利用草原开荒实施苜蓿项目的种植,一旦到了苜蓿更新期,无地可轮作。要保持苜蓿种植面积,就得再种苜蓿,导致肥茬不能肥用。如果种植其他作物,势必降低当期苜蓿种植面积,减少当期当地的苜蓿生产能力和市场供应能力。这样必然波及下游的奶牛产业对苜蓿产品需求的均衡供应,危及下一个苜蓿上市周期的市场通路。反映了苜蓿种植纳入当地种植轮作制度的重要性。

      种植苜蓿要享受种植粮食的同等待遇。

      耕地的土地流转,确保土地租金相等的前提下,苜蓿种植主体(企业、奶牛场、合作社)也能享受当地的土地流转待遇,获得流转耕地种植苜蓿。种植苜蓿能够获得比粮食还要高的效益,是发展苜蓿种植产业的内在驱动力。

      苜蓿生产合作社应规范运作。

      苜蓿生产合作社要规范设立,依据《合作社章程》运行管理。或者直接依据《公司法》进行公司化改造,依据公司章程运行管理。建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市场化经济组织。

      建立苜蓿产业化综合服务平台。

      苜蓿生产的服务组织薄弱,特别需要综合性的服务支持。必须像粮食种植那样,有农技、农机人员的技术服务和信息支持一样方便才好。

      务必加强苜蓿产业技术培训。

      苜蓿生产需要产业化,更需要有一支成熟的产业化大军。当下只有分层次,对承担项目的单位进行必要的短期实用性强度培训,让苜蓿生产的基本操作程序和流程达到标准。同时,根据不同的关键阶段,选择典型开展频繁的技术交流,加快提升从业人员的苜蓿种植、加工、销售的能力。中长期主管部门更需要依托科研和教训单位,定向培养苜蓿产业化技术人员,提高苜蓿产业技术服务能力。逐步建立不同专业(种植、机械、加工、青贮、营销等)的培训师技术队伍。

       提高苜蓿生产水平。

      考虑到收储季节天气状况对苜蓿干草品质的影响,建议项目管理部门聘请专家示范、推广苜蓿青贮的制作方法。鼓励各苜蓿项目承担单位配备草业专业人才,科学指导生产十分必要。

      总之,在近两年苜蓿项目实施的实践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现阶段地方政府和项目承担主体的积极性都很高,组织和落实都很用心。要充分看到苜蓿项目的阶段性成果,充分估计苜蓿项目实施以来取得的巨大成绩。当然,也要看到进一步加强和提高苜蓿项目管理和指导工作质量的潜力。切不可被暂时的播种和补种取得的成绩迷惑,只有稳定种植、加工、生产出品质优良的苜蓿产品,出现产销两旺的区域苜蓿市场的繁荣行情,70%以上的苜蓿种植主体效益良好,才能让我们看到苜蓿产业健康发展的良好局面。


(作者:中国农业大学中美奶牛研究中心及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的技术推广专家 杨敦启)